大红袍网 > 大红袍百科 > 母树大红袍 >

释疑大红袍的误区,大红袍竟为何物?

大红袍之于武夷山,就像龙井之于杭州西湖,铁观音之于安溪,有着600多年的深厚文化底蕴。

作为历史名茶,大红袍原是武夷山当地茶树品种的名称,也是武夷岩茶的茶品名,史上因产量稀少,而弥足珍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武夷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及母树大红袍无性繁殖的成功,“大红袍”在产量大大增加的同时,也成为武夷山茶叶的公共品牌之一。然而,公共意味着公有,人人皆可使用,这为乱象提供了滋长的条件。

从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大红袍身上笼罩着重重迷雾:大红袍既是名枞品种名,也是一种商品名称。那么,大红袍究竟是何物?此外,市面上还出现了“奇丹”、“北斗”等声称是“纯种大红袍”的茶,让消费者更加感觉“云深不知处”。

事实上,大红袍从茶名扩大为公共品牌是有原因的。据“国标”起草人之一王顺明透露,武夷山政府最初是以“武夷岩茶”来打造公共品牌的,但是,“因‘武夷岩茶’叫不响,而用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红袍来打造,名气一下子就打开了。”

此举不禁让人联想到安溪铁观音。在安溪,铁观音、本山、毛蟹、黄旦并称安溪“四大当家品种”,而随着铁观音的声名鹊起,其它三个品种渐渐被铁观音的“光芒”所掩盖,久而久之市场份额也逐渐被铁观音所挤占。铁观音几乎成了安溪茶叶的别称。

“纯种大红袍”,这一说法则来源于九龙窠石壁上的6株据称是“母树”的茶树。据多种文献记载,历史上大红袍母树只有三株,并有正副本之分。经科研人员研究表明,其中(如图)的1号、5号株同源,2号、6号株同源。目前,2号株被确认为正本株,其性状优良,品质优,经无性繁殖,后代种植面积大,经济效益好。如今,在武夷山大面积种植的大红袍种源,系30年前从福建省茶科所引回的2号株大红袍繁育的。至于“奇丹”、“北斗”,研究已证实,“北斗”与大红袍有遗传距离,并非同种同物。“奇丹”与大红袍有相同的遗传组成,民间多认为是大红袍的旧称。但是,“商品大红袍之父”陈德华认为,应将二者严格区分开来。

从种源的角度来看,大红袍基本已是正本清源。然而,在消费市场上,大红袍依然让人感到莫哀一是。许多商家都坦言,市面销售的“大红袍”很少是“纯种”的,多由几个品种拼配而成,使得每家店大红袍的风味都各不相同,一千家店就有一千种大红袍,以至于有茶客总结出这样的喝茶经验:武夷岩茶,不是肉桂,就是水仙。两者皆非,即大红袍。因此,随着肉桂、水仙这样个性鲜明的岩茶兴起,商品大红袍已沦为最没个性的岩茶,甚至是中低端岩茶的代表。

母树、奇丹、北斗谁才是大红袍本尊?

在市场上,关于大红袍有很多版本,九龙窠的六株母树,有第二代、第三代大红袍之称的奇丹,近年声名鹊起的北斗,究竟谁才是大红袍的本尊?

事实上,目前市面上的大红袍成品茶,多以大面积种植的大红袍、奇丹、北斗和部分高香型品种为原料拼配而成,一份由第六届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基因分析结果很好地说明了三者的关系。

在这份结果中显示,大红袍与北斗有遗传距离,并非同种同物;奇丹与大红袍有相同遗传组成,系异名同物;省茶科所大红袍(正本)和武夷御茶园、前兰村生产茶园的大红袍与九龙窠正副大红袍六株母树中的2号株、6号株同源。

因此可以简单而通俗地说,在来源和品质确切的前提下,市面上的大红袍和奇丹,都是源自九龙窠母树的正宗大红袍,或者说现在的“奇丹”也就成了大红袍的另外一个名称。但是所谓的第二代、第三代大红袍的说法并不正确,因其为无性繁殖,品质与母株相似,故不可以“代”称之。

五看大红袍母树

母树大红袍作为武夷山著名的景点,位于武夷山景区九龙窠,是游客来到武夷山必到的地方。多年来,由于缺乏茶叶方面的知识,一些导游又没有讲解到位,造成了许多游客参观母树大红袍之后,多少有点“趁兴而去,败兴而归”的遗憾。事实上,六株母树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典型代表,正确看待它们,不仅能领

略到武夷岩茶的独特魅力,而且还能加深对武夷山茶文化的理解。

那么,如何正确看待母树大红袍呢?

一看生长环境。所谓岩茶,就是生长在武夷山景区方圆七八十公里范围内,种植在红色沙粒岩地貌中,采摘之后,以乌龙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武夷茶。也就是说,离开了武夷山独特的地理环境,武夷茶就不具备成为岩茶的资格了。母树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位于武夷山最核心部位,这里地理环境得天独厚,非常适合茶叶生长。首先,小气候特点明显,光、热、水、肥资源丰富,为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其次,此处土壤介于烂石和砾壤之间,富含有机物质,是典型的红色沙砾岩地貌,对茶叶形成岩韵有很大帮助;再次,这里的漫射光条件非常好,茶叶在漫射光中形成大量的氨基酸,冲泡饮之,既清且甘,回味无穷。可以这么说,武夷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武夷岩茶卓越的品质。

二看品种名丛。武夷山有中国茶树品种王国美誉,有性繁殖的中小叶奇种资源相当丰富。大红袍的六株母树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拥有优秀的基因,具备防病耐旱、免疫力强、馥郁芬芳、品味醇正等特点。与母树大红袍一样,武夷山的众多名丛奇种也具备这种基因上的优势。千百年来,武夷茶之所以能够风靡于世、屹立不倒,不断推陈出新,满足人们的口感需求,正是这种优秀基因在起作用的结果。

三看栽培管理。母树大红袍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以凹岩寄植法栽培管理,从全国各地看,这种方法非常罕见。武夷茶品质优异,但产量不高,加之茶山载土不多,为防止水土流失,茶人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凹岩寄植法,也叫盆栽式。他们从数里外的地方客土,将土壤担上茶山,在悬崖砌起石岸,将土壤垒筑起来,种上茶树,使得茶树生长在花草树木之间,用这种方法种出来的茶青品质上乘,为武夷岩茶的进一步深加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看制作技艺。作为武夷岩茶的典型代表,大红袍采用的手工制作技艺可谓巧夺天工、别具一格。事实上,武夷岩茶手工制作技艺早在2006年就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技艺工序繁复,做法讲究,在做青的基础上发明了摇青,在发酵的原理上采用了半发酵,既炒又焙,炒焙兼施展,是茶叶制作工艺的集大成者。对此,著名茶人陈椽先生曾说:“武夷岩茶,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劳动人民雄视世界。”

五看岩骨花香。母树大红袍目前已经停采留养,即便在过去,其每年产量也仅为7两而已,因此被视为国宝。特殊的栽培管理加上独特的制作工艺,使得母树大红袍成为岩骨花香的代表,喝上一口,“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去”之感便从心底油然升起!武夷岩茶的第一要素是“骨”,概而言之,即岩韵,岩韵是岩茶内含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武夷岩茶讲究岩骨花香,不是不要茶的香气,而是在香气之上首重滋味,因为茶汤中的营养物质才是人们首先需要的。(黄清风)

 

大红袍有哪“四品”

【品种】——母树大红袍、纯种大红袍、武夷岩茶五大名丛之首

【品名】——拼配岩茶的商品名称

【品牌】——“武夷山大红袍”驰名商标

【品类】——武夷岩茶的统称

作为品种的大红袍

是指武夷山景区九龙窠半岩壁上摩崖石刻“大红袍”旁边的六株茶树,也就是常说的母树大红袍,和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并称五大名丛。

60年代福建省茶科所工作人员从大红袍母树剪枝,进行扦插,繁育成功后,被引种到武夷山茶科所品种园,再由此分植,这种被无性繁殖的大红袍被称为纯种大红袍。当时,纯种大红袍在武夷山所种植的面积十分有限,基本只是个别企业的“招牌茶”,并没有商品化。

作为品名的大红袍

由武夷岩茶两个品种以上拼配而成的商品茶名称。由于武夷岩茶拼配工艺不被广泛认知,使得大红袍在市场上产生极大的歧义,以至于央视也说“很多标大红袍的茶叶拼配了很多水仙、肉桂”。

岩茶为什么要拼配?

首先,是为了优化品质。武夷岩茶品种众多,个性鲜明,各具特色,比如有“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之说,选择具有互补性的品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拼配,能起到互相融合,取长补短,共同提升的作用,可以达到香好、水顺、韵显的效果,拼配工艺是岩茶各个品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过程。

其次,拼配是岩茶商品化的必然选择。在计划经济年代,茶叶由国家有关部门统购统销,没进入市场流通,岩茶的成品茶基本还是按照茶树品种进行分类,比如水仙、肉桂、北斗等等;当时由于大红袍的稀缺性和神圣性,因此江湖上只有大红袍的传说,而没有大红袍茶叶的身影。进入商品经济后,岩茶才逐步商品化。商品茶要求可批量生产,且质量稳定。而岩茶的品类繁多,且各品类的产量较少,堆头较小,无法量产;采用拼配工艺后,同一品类的岩茶堆头变大,而且使用同一的配方,使得岩茶可量产,同一款商品茶即便在不同年份、不同批次所生产,也能够保持同一质量。

岩茶拼配依据是什么?

经DNA检测,六株母树大红袍中有多个不同的品系,在采制母树大红袍时并没有区分开来,因此母树大红袍本身就是多个品种自然拼配的结果,这也是大红袍茶叶拼配的依据。

武夷岩茶国家标准(GB/T18745-2006)“武夷岩茶精制工艺”中就有“拼配”工序,因此岩茶的拼配工艺不仅是民间的制作方法,也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

pīn pèi

拼配的岩茶为啥叫大红袍?

正因为母树大红袍是拼配而来的,因此武夷山的茶人们把拼配的岩茶也称作大红袍,至今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事实。1985年,武夷山茶科所正式推出拼配的商品大红袍,开了拼配大红袍之先河;1990年,当代著名茶人陈椽为拼配大红袍题写品名,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如今每个茶企业都按照自己的配方拼配商品大红袍,大红袍由此香飘万家。

1985年的大红袍包装盒

1991年大红袍包装盒

作为品牌的大红袍大红袍的知名度由来已久,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2008年,“武夷山大红袍”获评中国驰名商标;经过广泛地宣传,大红袍已经成为武夷岩茶、乌龙茶类乃至六大茶类和中国茶叶的著名品牌。

作为品类的大红袍随着大红袍知名度不断扩大,为了便于宣传,武夷山政府部门从2006年开始用大红袍统领武夷岩茶,对外宣传大都以“武夷岩茶(大红袍)”或“武夷山大红袍(武夷岩茶)”的形式出现,大红袍也由此成为武夷岩茶的统称。

 

历数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大红袍”

我们熟知的那六颗母树大红袍,在2006年就被要求停止采摘只作为茶树种质资源,现在已成为景点供游客观赏。然而关于母树的品种问题,也是各有各说法,这里仅仅只是讲我知道的。

有据载,大红袍原栽于九龙窠及北斗峰、竹窠等处。武夷山的老书记赵大炎先生曾在某个专访中讲过,“真正的大红袍还在九龙窠内,但谁也说不清,谁也没看见过”(原话)。

那六颗母树,经省农科院专家们鉴定,三个品种的香型,口感基本一致,武夷山政府为了更好的推广武夷岩茶,因而统一命名“大红袍”。

后来这三个品种经武夷山茶科所进行无性繁殖研究成功,正式推向市场,同时号召茶农们广泛种植,以纯种大红袍命名,才有了今天市场上的所谓“纯种大红袍”。而今武夷山已经普遍公认“奇丹就是大红袍”的说法。

这里我想借此说句,武夷岩茶四大名丛是不包括大红袍的,也没有什么五大名丛。四大名丛只有「铁罗汉、半天腰、水金龟、白鸡冠」。

严格意义上讲,我个人并不认同“纯种大红袍”这概念,前面已有说明,真正的大红袍,到现在谁也不知道其是什么品种,谁也没见过。为何要把名字强加于它们身上?既然这三个品种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应该称其原名。把三个品种都算作“大红袍”,未免有些荒唐。而“奇丹即大红袍”的说法也说不过去。至于这其中的原因或者利益纠葛,就不深究了。

另外,几颗母树到底有没有坊间流传三百多年,以及那些“状元归来致谢为茶树披红袍”、“给皇后治病”、“猴子采摘”等故事,也只能当故事来看。

说完母树大红袍、纯种大红袍,接下来不得不提及另一个概念——“拼配大红袍”。它同样是为了推广武夷岩茶应运而生,即不同品种的岩茶,取长补短拼配出来的茶品,在市场上也被称作“商品大红袍”,因拼配而实现商品化。拼配大红袍的出现,更是进一步的推动着武夷岩茶,或者说“大红袍”的发展。

比如香气好的茶与茶汤口感好的茶各取所需 ,听起来是简单,但不是随便拿两种或几种不同的茶混在一起就能叫作拼配。拼配师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茶叶审评能力,在原料上严格把控,原料火功要一致,香要融合,水要兼容,按一定比例调和,把茶叶价值最大化,拼配出的茶喝起来才会让人觉得自然。各家拼配的大红袍都会不同,喝的时候最好不要追着人家问里面拼了什么品种,问了也是白问,多数人是不愿意告诉的,算是各家的秘密,但还不到玄乎程度。

在市场化运作下,大红袍如今已经演变成为武夷岩茶的代名词。也正因这一系列的“概念”,才让很多人浑淆,把世人整晕。

市面上的大红袍有多乱?

不可否认,“大红袍”的宣传推广是成功的,所以才有现在的茶界地位,让大家能够耳熟能详。以至于有人只知大红袍,知道大红袍来自福建武夷山,知道它的传说故事,却不知道武夷岩茶,甚至也没听过水仙与肉桂这两大当家品种。

如果你仔细留意,应该就会发现市面上多数的岩茶包装,都是直接标着“大红袍”三个字,行业人称其为通用包装。由于是通用包装,每家茶店所包装的茶叶自然是不一样,这就容易造成同一款包装,你在A茶店买的可能是水仙,在B茶店可能买到的是肉桂,C茶店或许是其他品种岩茶。而且价格还不同。

所以我常能遇到一种情况,有茶友跑来跟我说他在某处喝到一款大红袍,很好喝很喜欢,把喝茶感受描述一番后,发来一张通用包装的照片或茶汤照片,问问我这有没有类似的茶,品质如何,多少钱等等。每次我会都用“没喝到不好评价”之类的回答来婉拒,不然呢?。

有人肯定要疑问了,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带各品种名称字样的包装?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嘛?。其实茶店也是无奈,主要还是因为“大红袍”名气太大,把水仙装在水仙的包装袋上无人识,装在大红袍的袋子上效果就不一样了。举个实际例子:在家家户户喝茶的潮汕地区,大部分茶客的认知里,水仙是比大红袍低一级的茶叶,换个意思讲就是水仙是便宜茶,大红袍则是相对比较好的。不信的话,若你在潮汕,走进任何一家茶店,看看是不是“大红袍”的包装最多。

相比之下,品牌包装的大红袍则会规范些,一般都是以拼配大红袍为主,不会出现同个包装,卖几个品种的混乱事。虽然品牌茶包装规范,产品信息都有标注按国标生产,生产地址也是在武夷山,但每家茶企情况不同,乱象一样存在,有的茶企虽然生产地址是写武夷山,实际上他们的真实生产制造地址却不在武夷山。也有茶企生产地址在武夷山,公司的一些产品使用的茶叶原料不一定是武夷山产区的茶,多来自周边地区,俗称外山茶。

如果我跟你说近几年市面出现了“安溪大红袍”,你一定会诧异。当年金骏眉大受追捧,掀起了全国茶产地“一片红”,安溪出了个红茶叫观音红,也有把“观音红”当“正山小种”销售的情况,要么就干脆做成“金骏眉”的外形当金骏眉卖。而现在除了红茶,安溪很多人在做用铁观音茶青制成的“大红袍”,由于岩茶行情连年上涨,铁观音市场行情一路下滑,茶农们为谋出路,于是就开始了这种“创新”。做出来的“大红袍”成本价格低,傍大红袍之名销售,能卖个好价钱,普通茶客又不易辨别出区别,在利益驱使下,自然有人愿意这样干。除了铁观音,福建漳州平和县的白芽奇兰也有仿制大红袍的情况。

更有意思的是,曾经铁观音行情好的时候,也有人从外地制作“铁观音”拉到安溪销售。现在这事出现在武夷山,仿制大红袍却是来自曾经一样被仿制过的铁观音。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尝试工艺创新,制出新茶品,完全是可以并值得支持的。但做出来的红茶就叫正山小种,做出条形茶就叫大红袍,这就不对了。

武夷山其实还有许多优秀的名丛品种,但在大红袍面前,则不是那么被大家所过多关注和熟知。因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外界对岩茶、对大红袍的误解,也是问题之一。乱象也远远不止这些,如果做茶的人,卖茶的人,能够将自己的茶说清楚,相信茶客们也会接受。毕竟谁也不愿意稀里糊涂的被当傻子。

最后借用一位前辈的话「真爱武夷岩茶,是不会只停留于“大红袍”三个字的。」

提示:请认准大红袍官网,立即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请致电:138-593-66756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