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网 > 大红袍百科 > 大红袍文化 >

茶文化与武夷岩茶大红袍

中国是茶的故乡,先民们很早就开始喝茶,但将饮茶提升为一种生活的艺术是唐人陆羽和他的《茶经》。中国茶文化其核心是“和”的思想,它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当今中国十大名茶的武夷岩茶大红袍,自有其独特的韵味,茶人在细细品味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同时,或许于人生能多少有些感悟人生。

一、陆羽的《茶经》将饮茶提升为一种生活的艺术

人所共知,中国是茶的故乡,我国的先民很早便开始饮茶了,但在唐以前,茶往往要和大米、牛奶、桂皮等香料和在起煮,所以说,这是一种很原始、很粗糙的饮茶方式。饮茶作为一种生活的艺术,是要到八世纪中叶,时当唐朝,中国出了个陆羽,他写了本《茶经》,将文化注入饮茶中,才将饮茶提升为一种生活的艺术。缘何一般的饮茶到了陆羽手里则成为生活的艺术,这跟唐朝的时代精神有关。唐朝尊奉道教为国教,同时唐帝国又是十分开放的帝国,胸襟开阔,具有很强的包容力,对各种文化能做到兼收并蓄,除了道教,也并不排斥儒教和佛教。正是在这种三教合流的大的时代背景下陆羽撰写了《茶经》,终于将饮茶提升到一种生活艺术的高度。下面我们来看看三教对饮茶是怎样的态度。儒家者流以茶性喻人性。儒家孜孜以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基础或出发点在于修身,他们认为茶性俭,有助于道德君子的修养,是以儒教中的儒家思想,对饮茶是提倡的支持的。佛教是反对饮酒的,认为饮酒乱性;同时,佛教也反对食肉,这样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能提神的茶有助于佛门弟子在古寺青灯里念经礼佛。此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先苦后甘的茶与佛教的教义是相契合的。佛教认为,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本质上是空的是苦的,我们只有礼佛做善事,才有可能死后超脱生死轮回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在欲界里人有食欲和淫欲;在色界里人已没有了食欲淫欲二欲,但还有色欲,即有形的物质障碍;到了无色界,也没有了一切外在的有形的物质障碍。),进入永恒的佛的境界。基于此,佛教也是提倡和鼓励饮茶的。再来看看道教。道教讲究乐生,讲究法自然,讲究要顺应自然地生活,在道教徒们眼里,茶是自然而然的,职此之故,道教对饮茶一事也是提倡和推崇的。这样说来,中国的茶文化在唐朝有一个大发展,产生了后来被奉为茶圣的陆羽和他的后来被奉为茶的圣经的《茶经》,就不是一件纯粹偶然的事,而是偶然中蕴含着必然,换句话说,正是儒、释、道三教在唐朝的合流这样一种时代精神,假陆羽之手,将此前粗糙的原始的饮茶提升为一种生活的艺术。

二、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和”的思想

作为一种生活艺术的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关于“和”的思想。

中国茶文化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三教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则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儒家推崇的是中庸之道,《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指出了“和”与“中”的关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因而儒家提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必须节制而不放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亲和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佛教中的“和”提倡“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内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并强调“言色相和”,这是一种舍弃根本的“和”。特别是所谓“茶禅一味”,它强调人如果要脱离苦海,就须六根清净,明心见性。禅茶是僧侣们通过品茶品味人生,这是“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致清导和”“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和”表达了人们崇尚自然、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的理念。总之,儒、释、道三家关于“和”的哲学思想贯穿于中国茶文化之中,既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是特定时代的文人雅士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如儒家基于治世的机缘,佛家则是缘于淡泊出世的操节,道家又赖于尊人贵生的精神等。

“和”又是人们认识茶性、了解自然的态度和方法。茶,得天地之精华,钟山川之灵秀,具有“清和”的本性,这一点,已被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所认识。陆羽在《茶经》中关于煮茶风炉的制作所提出的“坎上巽下离于中”与“体均五行去百疾”,是依据“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提出来的。陆羽把茶性与自然规律结合起来,表达了“和”的思想与方法。煮茶时,风炉置在地上,为土;炉内燃烧木炭,为木、为火;炉上安锅,为金;锅内有煮茶之水,为水。煮茶实际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平衡的过程,煮出的茶汤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另外陆羽还对采茶的时间、煮茶的火候、茶汤的浓淡、水质的优劣、茶具的精简以及品茶环境的自然等论述,无一不体现出“和美”的自然法则。

“和”还是规范人伦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价值尺度。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精神,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以礼待人,和诚处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通过饮茶、敬茶,形成了茶礼、茶艺、茶会、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学等多种茶的表现形式,而实质内容则是以茶示礼、以茶联谊、以茶传情,而达到的目的则是以茶健身,以茶养性,以茶表德。客来敬茶,以茶示礼,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节。人们通过敬茶、饮茶、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这种习俗和礼节在人们生活中积淀,凝练和阐发,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处世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在人伦关系与人际行为上,就是以和谐、和睦、和平为基本原则,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平衡。如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诚信、宽厚、仁爱待人是为了“和”;遇到矛盾时,求大同、存小异,这是一种“和”;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平等、公开、公正的原则,也是一种“和”;对待纷繁、浮躁的世俗生活,要求平心静气,则是另一种“和”。

总之,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共同享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她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在一起,达成了共识与认同。当今世界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对于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中国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工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研究和开发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资源,弘扬和重建民族文化精神,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品武夷岩茶大红袍,感悟人生

举凡嗜茶的人对茶都有自己的偏好,坐在一起时对不同的茶的孰优孰劣就不免要起争执。其实,这是一个如俗语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问题,对自己喜好的茶,谁都可以说出一番理由来。由于长年游食于闽北,这里自古是产茶的地方,我个人最喜喝且喝得最多的是武夷岩茶大红袍,理当借此纸端对它说几句好话。

武夷岩茶大红袍作为茶中精品,唐代被载入史册,宋代鼎盛辉煌,元明时期成了贡品,清代远销海外,现代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我将它比作少妇,她的优点是内敛的,她的美是有如秋林环绕着的一口水塘那样的美,一种沉静的美。领略这种内在的美是急不来的,须得一定的时日慢慢地品尝。

参考文献:

[1]陆羽.茶经

提示:请认准大红袍官网,立即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请致电:138-593-66756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