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网 > 大红袍百科 > 大红袍历史 >

“天下第一”——大红袍的传说与荣耀

7月5日下午,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在这场主题为: “新时代的中国:生态福建,丝路扬帆”的活动中,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提出席并致辞,在致辞的最后,王毅说:“欢迎大家到有福之地福建走一走,去登武夷山,品大红袍。体验人在画中薄的美好意境。”

8分钟英文版全球推介片,其中有许多武夷山的镜头。最后,王段部长在非遗展区的国茶制作台前,接过茶艺师星上的一盏大红袍茶汤,先行闹香、再细细品喂,离开时,王線竖起大拇指,即兴点赞: “大紅袍天下第一!

获得王報部长夸赞的大紅袍,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茶”。早在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中,毛主席就曾送给尼克松四两母树大红袍茶叶,据说基辛格博士很纳网为什么只有这么一点点,周总理戏称: “主席已经把.半壁江山,奉送了。"这是很经典的一段记远。

 

以至于很多年, “大紅袍”人皆尽知, “武夷宏茶"如少有人知道。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大红袍一直老环军身浓墨重彩地存在,围绕着它,有几天也讲不完的故事。

神秘的传说与天价

关于大红袍的传说不可胜数,当信息的传播末像今天这么发达前,人们总以为大红袍生长在悬崖绝壁处,人莫能登,又传"树高十丈,叶大如掌,能治百病"。就是在今天,人们又常会在景区导游那,听到三百多年树龄以及更早前的“状元报恩”的民间传说,甚至于"训练猴子采茶”此类荒诞离奇的故事也在流传。又有传说大红相因为太过于珍贵,以至于有专门的部队军警看守。这些故事或有少许事实,又牵强附会于各路消息,经好事者加油添醋,常使真相蒙蔽,亦使大红袍更加神秘。

早在一九三二年间,国民党军官蒋鼎文,听说大红袍之名,极想尝一尝真味,曾于大红袍树旁,特别建了一座小木屋,茶季中派人日夜守护,等待采制完毕,花费巨金全部采购而去。想来为了喝到母树大红袍的滋味,早就有忠诚的“铁粉"了。后来又有传说,解放后有民兵与武警把守大红袍母树等,事实上井没有为守护茶树而存在的官兵,民兵一类或是训练或是正常的站岗等。正如今天的漫水桥茶歌(摄张栋华)

景区需要保安看守,但更多是为了整个景区的安全而设立的。

这么珍贵的大红袍,自然价格不菲,即使在百年前,大红袍就已经是稀有的顶级奢侈品。在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记录当年大红袍每市斤价值64振元,折大米4000F,这在当时可谓比黄金贵了。据陈嘉庚先生《南侨回忆录》记述: "闻每年采取之茶,除省主席留用外,余则贡献中央政府诸要人。

陈德华先生介绍过此茶与马寅初的廉政故事, 1941年,第三战区长官顾祝同将军暗地里送给马页初半两“大红袍” 。顾介绍此茶特别优异, “冲至九泡仍不失其味…在满清时,庙中住持是这样分配这4两大红袍的:一两献皇上,一两献巡抚,一两献县官,留一两自己享用;到了民国,则以一两献总统,一两献餐军,一两献县长,留一两自用…实不相瞒,我得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之便,一年半载才弄到几两“大红袍" 我便以一两献校长,自享一两。”马赏初的态度是: “既不饮用,也不丢弃,饮之不义,弃之可惜,留着它警戒子孙吧。

现存的6棵大红袍母树,年产茶叶不足500克。大红袍母树曾于1998年8月18日在武夷山第五次岩茶节上首次公开拍卖,其中的20克为海外投资(澳洲)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荣茂先生以15.68万元人民币拍下。同样为20克茶, 2002年11月在广州和2004年12月在香港的拍卖成交价分别为18万元人民币和16.6万元港币。

2005年4月13日在上海被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城董事长马武以19.8万元人民币拍得。2005年4月17日在武夷山更是由新加坡人陈汉民先生以20.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取。

即使是新植的纯种大红袍后代,也曾经价格不菲。1995年福建省银芝集团董事长吴文南以每公斤3万元价格向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购买了1公斤纯种大红袍(非母树),并转销国内外。后来也有不少韩国客人直接或间接向武夷山购买纯种大红袍。

母树到底有几棵

大红袍很稀少,接触到它的人更少,以致于很多事情开始变得模糊起来。首先,大红袍是六棵、四棵,还是三棵?为什么很多历史记载上写着三棵,而现在又确实是六棵,多出来的三棵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是人工栽神还是偶然生出?

至少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看到的图片或记录都是说三棵。

陈德华曾于1963年开始至1997年在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工作,并任数届所长,主持武夷名丛(包括大红袍)的挖掘整理和繁育工作。据陈德华老先生回忆说, 1958年他在福建长乐一中时,看到该校美术老师陈礼调到武夷山写生时画的九龙大红抱也是3株。

1962年春,中茶所从武夷山剪取大红袍枝案带回杭州护插种植的也是九龙翼那3株大红袍。1964年春,福建茶叶研究所谢庆梓等二人来武夷山时,也是由他陪同前往九龙棄剪取那3株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社口。

据福建农业大学盒梓金教授的调查称, 1964年前武夷山九龙第大红袍母树只有三株, 1980年建九龙窦名丛团时,将大红袍母树原台面东侧依地势连接新砌小台阶两级,分别由母树1.2号株压条移裁,每台各植一株。这样原来只有4株,加上新植2株 现在共有六株。其中,第四号株由何时何人种植不详。这样,现在大家看到了就是六颗母树大红袍。

另有关于大红袍不同产区的记录,见于1921年《蒋叔南游记》,有数处提到武夷山大红袍如天心岩九龙寞、天心岩一处、珠,洞(也有人叫水讓洞)一处。可惜这些游记和调查中都没有交代大红袍的品质特征及具体生长位置、属哪个寺庙或岩主、是否是同一品种或同名不同种,以及详细的茶树特征等。

关于九龙窠的大红袍,也有关于"正”、“副”的记载。

1941年,林酸泉在《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书中记述,“大红袍,产天心岩九龙案有正副二株,笔者获天心寺中老僧之信任,得观其正株" 。在附篇《记大红袍》中更详细记录,大红袍另有他处,非石刻的那株, “曾费大心神,幸得机会,一睹大红袍之真树(寺僧因游客对大红袍,每不爱惜,任意采摘,故以另一茶名-此茶即称奇丹,生于九龙寞半崖山,由坑脚凿石为阶,攀登而上一代之,真正之大红袍则知者极鲜).

这是“以假乱真”的记载。他记录的九龙翼大红袍正品者"是处系一若罐,若顶终年有水自上由岩鑄滴落。随水流落者有无数苔藓类等之有机物,种地因而较他处润泽肥沃。且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气温变动不激,凡此种种,均为茶树生长理想条件,亦即大红袍得天独厚之处也。”在后人记述中,亦有称正品大红袍因用肥过多而消亡的故事。

这些记述因岁月既久,极难考证。上世纪70年代未至80年代初,武夷茶科所陈德华主持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育和推广工作,曾对当时的若茶产区天心大队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有关国营茶场及有关前辈、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在走访过程中没有人提天游岩、珠藻洞及马头岩的磊石、盘陀等处有大红抱茶树的存在。陈德华者先生肯定: “当时在武夷山仅有大红抱刻有名字。没有传言能够证实除了九龙ि半山腰的几株大红抱外还有其他的大红袍存在。事实上,目前武夷山茶区还未听说过有不同品种的大红袍存在。”

据陈德华老先生回忆, 1962年和196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建省茶叶研究所为研究所需,带着介绍信,到县政府办公室办好手续,才允许剪取大红袍的枝条带回杆插繁育。此外,从没人敢提出去剪取枝条繁育,甚至在1978年底至1982年,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开展对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育工作时,也没有提出繁育和推广九龙重大红袍。

直到1985年11月,陈德华到福安社口参加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四十周年所庆之际,私下里向该所同学要了5株大红袍茶苗,带回后栽种在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御茶园名丛观察园中,这5株大红袍茶苗在御茶园里就承担着加速繁殖的任务。到1989年,大红袍茶树就已经达到上千株。之后,所育苗木大量种植,纯种正E本大红袍的面积年年都在扩大。经过三十多年,如今,武夷山大红袍已有相当的种植规模。

提示:请认准大红袍官网,立即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859366756(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请致电:138-593-66756在线客服